尽管Wi-Fi近来已备受业界关注,但是新的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已经悄悄地从地平线上升起,欲在城域网和校园网领域内与Wi-Fi争高低。Wi-Fi作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始终因其传输距离的限制而大打折扣。
曾几何时,Wi-Fi被誉为3G的终结者,但实际上其信号传输距离根本无法同WCDMA或1x EV-DO相媲美。在本地热点的应用中,Wi-Fi也不是很经济的解决方案,因为虽然接入点设备成本低但是其中继链路费和部署成本都很高,而且后台管理要求也蛮苛刻。
无线网状网的特点是网中的每个接入点之间不需要用实线连接,但是彼此之间却相互连接而形成各个接入点之间都紧密相联的空间,从而有利于扩大热点的覆盖范围。这不失为一种部署无线宽带网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另外,无线网状网中的接入点都具有路由器和同级无线设备的功能,并具有自动完成系统配置和彼此进行通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自动发现网络拓扑变化和按最佳方式自动调整传输路径的能力。
尽管如此,人们的注意力曾经更多地集中于WiMAX技术上,以为WiMAX的覆盖率会大有改善。于是有一段时间无线网状网又被迫暂时销声匿迹。但实际上无线网状网并没有被对WiMAX的吹嘘所淹没。北美的许多城市都部署了无线网状网。大厂家,如北电、摩托罗拉等都于去年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北电在亚洲赢得了来自中国台湾和澳洲的订单,台北市计划今年底部署10000个接入点以覆盖全台北市的90%,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另外,高雄市也有类似的计划;台湾国立大学校园也正在积极部署该系统。由此可见,无线网状网作为无线宽带解决方案已形成DIY的一种建网模式,并得到了政府部门、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的青睐。当然,服务提供商也一样感兴趣。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Wi-Fi/蜂窝手机的出现以及Wi-Fi提供支持话音的能力无疑将使话音成为无线网状网的杀手锏。而且亚洲将为无线网状网提供的潜在市场机遇是很大的。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以及澳洲、新加波、韩国、日本等都对网状网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3G技术何时显灵?
电信行业的预言家们不知花了多少功夫试图测量3G的实际温度,但是谁也测不准这些耗资巨大、设备复杂的所谓尖端技术的实际体温究竟有多高。自2004年以来有关电信市场和电信技术的分析报告在数量上逐年呈下降趋势,唯独有关3G和传输带宽的分析报道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报道内容不仅仅限于有关股份的糟糕表现及其大量的挥发,更多的是有关3G的技术表现与承诺之间的反差。尽管3G在2004年的表现有点令人鼓舞,但是3G的真正商用化产品根本成不了气候;圣诞节的3G大促销活动,即使有一大堆款式迷人的新手机为之捧场,人们所希望的奇迹并未出现,令许多预言家和运营商大失所望。
去年圣诞节的销售成绩主要是全球WCDMA总用户数由1000万上升到了1600万,但与全球13亿GSM用户相比还只是区区小数。
市场分析家认为移动市场拥抱3G的条件取决于手机性能、价格和用户体验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目前议论的焦点主要是围绕低价位的话音业务,至于媒体常常喜欢高谈阔论的所谓“移动多媒体革命”则茫茫然,不知去向。总而言之,3G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其“技术驱动”和“设备推动”的蹩脚运营策略造成的。早已获得WCDMA牌照的大部分运营商盼望2005年下半年能够启动并取得大规模市场效应。然而财政前景不妙是个不利因素。和记黄埔预测2006年可望达到收支平衡,但最近用户成本有所上涨而ARPU下滑的困惑始终笼罩着企业。
-- 原文链接:http://it.sohu.com/20050323/n224822594.shtml
|